发布时间:
2016-07-23
访问次数:
98
|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印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继2014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之后,体育产业领域颁布的又一重要文件,指明了未来五年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规划》指出,要以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一、体育产业结构问题有待重视 体育产业结构合理与否,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合理的产业结构既是一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该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十二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体育服务业比重稳步增长、体育产业内部结构高端化发展趋势逐步显现、社会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较为明显、产业布局结构呈现集群和联动格局、产业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有所增强、产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合理等。但是,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相对缓慢,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还比较低,服务业中竞赛表演、体育培训、运动康复、体育传媒等高端体育服务业的发展较为缓慢,且国际化程度不高。体育用品业方面,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用品公司还不多,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品牌附加值低,产品和经营模式同质化竞争严重。二是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效应释放不明显,“互联网+”、智能制造、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等在带动传统体育产业转型升级,催生体育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实质性作用还未显现,尚未培育出体育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三是产业结构优化中集约化程度还有待加强。尽管“十二五”期间,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以体育产业基地建设为抓手,推进体育产业往集聚化方向发展,但这还仅仅是初级阶段,体育产业的集约化水平还远远不够,产业集约化发展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创造的产值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产业布局结构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各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体育产业规模较大,而我国中西部地区体育产业发展则较为缓慢,产业特色不明显。五是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与人才结构调整尚未有效匹配,体育产业人才的数量、水平、结构等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需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复合型高级人才非常缺乏,在培育体育产业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方面还缺少相应的基础与政策支持。此外,体育产业职业标准化水平比较低,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综合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缺乏对体育产业人力资源分类,特别是针对新兴业态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 二、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为引领,大力提升体育服务业的规模和质量,推进体育用品业高级化发展。一是进一步加快发展在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形成的新业态,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发展,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二是进一步增强体育服务业的辐射力和带动效应,营造有利于体育服务业发展的环境,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进一步做大体育服务业体量,稳步提升体育服务经济的比重。通过打造服务平台、强化核心服务要素集聚、完善服务市场体系等措施,拓展体育服务业的辐射范围,增强体育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提升体育服务业发展后劲和质量。三是进一步促进产业向高附加值部门或环节的转型升级,加大高端体育服务业和先进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力度,促进金融、科技、信息及专业服务体系建设,拓宽高端体育服务业的服务半径,增强先进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四是进一步加快新技术、新模式对体育产业的改造,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鼓励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推动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促进体育产业围绕个性化、定制化等市场消费新特征,实现体育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的有机融合,提升服务水平。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 三、体育产业结构的优化模式 “十三五”时期,在我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模式上,要强化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推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一是大力构筑围绕重点业态或运动项目的产业链集群。以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体育用品和体育新兴业态为重点打造产业生态簇群,实现各种产业环节的有机融合。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项目特色的产业生态链。二是加快建设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体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运动与健康促进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和引导发展体育策划咨询、体育经纪服务、体育电子商务、体育会展、运动装备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完善的体育服务业体系。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三是大力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体育产业功能拓展升级。抓住旅游业转型升级和健身休闲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以资源为基础、以需求为导向、以培育和促进体育旅游业发展为目标,全面推动体育和旅游部门合作。充分发挥体育在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提高生活品质方面的积极作用,大力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四是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完善体育产业布局。紧跟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重点发展以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体育产业圈。以市场化手段为基础,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发展区域特色产业。以信息技术发展为依托,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形成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格局。 四、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 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着力点上要强化要素结构调整与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联动性,全面提升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效益。一是大力推动要素结构调整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引领性,强化要素结构转变与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机协同。一方面要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另一方面要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通过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与资本、人才等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二是进一步强化体育产业空间的集聚化、高效化和复合化发展,通过示范引领提升体育产业的集约化水平。树立体育产业基地品牌,提升体育产业基地品质,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进一步深入促进体育产业的集约化发展。要顺应产业融合和产业功能复合化的趋势,实现体育产业空间的功能混合开发,土地综合利用,提高体育产业空间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三是进一步释放科技要素在体育产业结构优化中的效益,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体制、组织、技术、政策等多种机制的创新能级,形成创新合力。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研发科技含量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动器材装备,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设备和智能运动装备的发展。还要支持现代科技成果和信息技术向体育产业领域的转移与应用,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在内容、形式、方式和手段等方面的创新,重点支持“互联网+体育”的创新发展。四是进一步强化人才要素对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作者:黄海燕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