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财经大学体育产业管理与发展研究院!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学者观点

清华·体育教育思想九人谈

发布时间: 2024-07-30     访问次数: 14

 2024年7月2日,由清华大学体育部主办的“清华·体育教育思想九人谈”,在清华大学西体育馆马约翰纪念展室召开。九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体育教育思想的相关议题进行了探讨。

专家合影

“清华·体育九人谈”是清华大学体育部着力打造的一个学术品牌,自2019年6月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十三期。本次“清华·体育教育思想九人谈”是第十四期学术活动。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对与会专家和线下线上参加论坛的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在致辞中回顾了体育部举办九人谈活动的情况,表示九人谈的持续举办对清华体育学科的发展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上午,孙麒麟、崔乐泉、钟秉枢、文雯、赫忠慧五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孙麒麟作专题报告

  孙麒麟以《历久弥新:挖掘大学体育文化根和魂,聚焦发力提升大学生体质》为题,从老交大体育教育思想传承与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发展两方面展开了学术报告。他认为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教师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体育物质文化、行为文化是教育的基础,学校体育制度是学校体育实践的保障。孙麒麟指出新时期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应以培育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为重点,聚焦扭转大学生体质下降这一现状,切实把全体学生体质提升作为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    


崔乐泉作专题报告

  崔乐泉以《近代学制系统变迁与体育教育思想的演进》为题,对近代学制系统进行了介绍,系统梳理了四次学制系统及其体操(体育)课程设置,分析了四次学制系统体育课程设置特点及其体育教育思想。崔乐泉认为不同时期教育学制系统实施孕育而来的体育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教育与体育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对当前体育教育与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有着一定启示意义。

钟秉枢作专题报告 

  钟秉枢以《新时代新征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训练指导思想辨析》为题,从不同的指导思想出发,引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需要什么样的训练指导思想?”这一议题。他通过丰富的案例对“外在与内在、失败与成功、学习与训练、时间与效率、过程与结果、兴趣与规矩”六方面训练指导思想展开了学术讨论,提出了“使命在肩、奋斗有我、授技育人、超越自我、学训双优、注重效率、实战出发、享受乐趣”这一新时代训练指导思想。 

文雯作专题报告 

  文雯以《从“learning to move” 到“moving to learn”——全人视域下体育的教育价值和功能》为题,从体育的教育学含义、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的迁移价值、对体育教育教学的启示四方面展开了学术讨论。她认为体育根本上属于教育的范畴,最根本的含义是身体的教育,体育在教育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体育是专门化的研究领域和专门职业。文雯提出要从全人教育的视域看待体育的育人价值,重视体育通过培养学生身心平衡进而培养自主品格的教育价值。

赫忠慧作专题报告 

  赫忠慧以《完全人格 首在体育—北大体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为题,从蔡元培与北大体育思想、北大体育的传承与创新、走向未来的大学体育三方面展开报告。她认为蔡元培先生所倡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体育思想始终强调体育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赫忠慧从家国天下的情怀,常为新,敢为先,面向人人、自我教育,全面发展、以体为本,志存高远、勇攀高峰五方面论述了新时代北大体育的特质,并对北大体育教学、校园体育、高水平代表队、体育科研、数字体育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进行详细解读。 

  下午,王邵励、郭振、尹志华、刘波四位专家进行了交流与分享。

王邵励作专题报告 

 王邵励以《体育教育思想史的语境理解与书写创新》为题,从历史语境、史学语境、知识语境、现时语境四个维度阐述了近现代我国体育教育思想的四重语境。对于体育教育思想史的书写创新,他认为应该回答“中国式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是如何历史地形成”这样一问题,驳斥外来说、断裂说、虚无说三大陈说,并用好大历史观、丰富史料、综合研究、复合呈现几件工具。

郭振作专题报告 

  郭振以《建章立典:近现代我国大学体育组织章程》为题,从“什么是大学章程/体育组织章程?为什么研究大学体育组织章程?”两个问题出发,选取了一些代表性大学和校际体育章程进行深入解读。他认为近代我国大学体育组织章程具有自治、业余主义、竞技公平、体育道德、规则约束等特征。基于以上分析,他建议将竞赛育人理念纳入章程编制,增强章程规程可操作性及章程厚度,增加章程对于管理机构权责的阐释,强调大学生主体地位。

尹志华作专题报告 

  尹志华以《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历史演变与未来趋势》为题,从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演化特点、未来趋势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他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自清末以来一百多年期间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体育课程指导思想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认为我国体育课程在脉络方面始终顺应时代变化发展趋势,在思想来源方面注重本土创新与域外经验相结合,在思想内容上体现了批判继承与稳步发展相统一,在思想取向方面实现了从工具价值向主体价值转变。尹志华认为体育课程指导思想的未来趋势是服务于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的培养。

刘波主持会议并作专题报告 

 刘波以《“体育的迁移价值”的价值——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的多元解读》为题,对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进行了多元解读。他认为马约翰体育教育思想的形成于多元外在影响及自身锻炼及体育实践。“体育的迁移价值”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是教育本位的学校体育思想,是面向全员的普及体育思想,是坚持不懈的终身体育思想,是爱校育人的竞技体育思想,是尊重规律的科学体育思想,是健康为上的体育审美思想,是动中求逸的休闲体育思想。刘波认为马约翰对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汇报结束后,几位专家对线上线下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解答与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参会人员对体育教育思想的认识。最后,刘波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为每一位专家颁发了证书。 

(转自:清华大学体育部)